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7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370篇
林业   655篇
农学   435篇
基础科学   377篇
  539篇
综合类   2241篇
农作物   50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79篇
园艺   178篇
植物保护   20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探究是否可以将行距比例和种植密度集成于同一作物生产系统中来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以玉米"五谷568"为研究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设7∶3(L_1,宽行56 cm∶窄行24 cm),6∶4 (L_2,宽行48 cm∶窄行32 cm),5∶5(L_3,等行距40 cm) 3个行距比例水平,82 500株/hm~2(D_1)、90 000株/hm~2(D_2)、97 500株/hm~2(D_3)、105 000株/hm~2(D_4)、112 500株/hm~2(D_5) 5个种植密度,探讨不同行距比例及密度处理对玉米的耗水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1行距比例可有效降低玉米耗水量,但会增加棵间蒸发,对E/ET影响不显著,其中2017年L_1较L_3能有效降低耗水量11.9%,2018年无显著差异;此外与传统行距比例相比,L_1行距比例具有增产优势,玉米增产5.2%~10.5%,提高水分利用效率6.5%~8.7%。密度间比较,D_3密度较传统密度D_1能有效降低耗水量、棵间蒸发量以及E/ET,对玉米增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其中D_3密度较传统密度D_1耗水量降低13.3%,2018年差异不显著;棵间蒸发量减小7.1%~7.2%;E/ET减小6.8%~19.2%;玉米增产7.5%~1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9%~46.2%。2年L_1D_3较传统处理L_3D_1耗水量降低12.8%~30.6%;棵间蒸发量降低8.5%~10.4%;E/ET降低7.3%~7.5%;玉米产量增加7.7%~25.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0%~41.2%。因此,在河西绿洲灌区,7∶3(L_1,宽行56 cm∶窄行24 cm)行距比例结合97 500株/hm~2(D_3)种植密度可有效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研究长白山地区不同透光抚育强度下"栽针保阔"阔叶红松林中红松的生长情况,揭示透光抚育对"栽针保阔"红松林中红松生长过程的影响规律,旨在为阔叶红松林的恢复、经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研究5种透光抚育(未采伐对照、低度择伐、中度择伐、强度择伐及上层皆伐)对红松生长的影响。[结果]红松在群落中的地位随着透光抚育强度的增大逐步得到提升,同时透光抚育能够显著提高"栽针保阔"红松林内红松优势木(63.4%~146.5%、64.6%~158.6%)、平均木(57.9%~271.1%、42.5%~261.7%)和被压木(56.5%~182.6%、95.5%~245.5%)的树高和胸径,且呈现出随透光抚育强度的增大而递增的规律性。[结论]透光抚育能显著提高红松树高和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53.
【目的】覆膜种植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栽培方式,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被广泛应用。蜘蛛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捕食者和指示生物等重要角色,了解覆膜种植年限对柠檬园蜘蛛群落的影响,对柠檬的科学种植和蜘蛛群落多样性保护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方法】通过陷阱法和网扫法对覆膜种植年限0a(柠檬园I)、2a(柠檬园II)及4a(柠檬园III)的3种类型柠檬园蜘蛛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柠檬园I采集蜘蛛13科21种300头;柠檬园II采集蜘蛛9科17种159头;柠檬园III采集蜘蛛12科15种104头。蜘蛛多度和物种丰富度均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柠檬园I的蜘蛛群落结构与柠檬园II和III的不相似。【结论】覆膜种植对柠檬园蜘蛛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消极影响,柠檬园蜘蛛群落多样性水平随着覆膜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4.
在粮食作物中,马铃薯属于关键,诸多国家都是马铃薯产国,我国马铃薯种植栽培面积也十 分广泛,所以,需要针对于马铃薯特征全面普及其种植与栽培技术,以此来保障马铃薯总产量。  相似文献   
55.
An important part of agricultural adaptation is the timing of crop sowing dates, affecting yields and the level of risk incurred during a particular season. Cold stress is especially relevant in maize, Zea mays L., so that the timing of planting in the spring is a tactical response to short‐term weather, but is also subject to strategic planning with regard to longer‐term climate. Both factors compare th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cold stress to the additional yield obtainable through earlier planting. New cultivars suited to growing conditions in Europe and generally increasing spring temperatures have enabled earlier planting, but it is still dependent on short‐term weather during the planting period. In the context of field‐level decision‐making, a panel regression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ekly local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nd planting dates at specific sites throughout Germany. Next, localised weather data and planting behaviour are linked to yields at the district (Landkreis) level to show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ate on yield. Based on these relationships optimal planting dates are explored with some associated costs and benefits. Results show a trend towards earlier planting that follows observed increasing spring temperature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ore cold‐tolerant cultivars but this advance is buffered by the increasing severity of minimum temperatures during a critical period. Earlier planting potentially increases yield but this is offset by additional management costs and risk. A robust and simple depiction of farmer behaviour in climatic,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context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rends in crop management and productivity that effect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56.
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为明确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组合对江西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和移栽密度、不同施钾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产量、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磷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磷水平(P2O5 0、60、90、120 kg/hm2,以P0、P60、P90和P120表示)和4种移栽密度(21×104、27×104、33×104、39×104 穴/hm2,以D21、D27、D33和D39表示)组合。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钾水平(K2O 0、90、120、150 kg/hm2,以K0、K90、K120和K150表示),密度设置同磷肥试验。在水稻成熟期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等指标。【结果】磷肥与密度试验中,同一施磷水平下,早稻产量和地上部磷素吸收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超过60 kg/hm2时,产量和磷素吸收量不再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磷素吸收利用率(REP)、磷素农学效率(AEP)和磷素偏生产力(PFPP)逐步降低,以P60D39处理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303.9 kg/hm2和24.4%,AEP为29.4 kg/kg; 晚稻则以施磷量在6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246.9 kg/hm2和42.4%,AEP为36.2 kg/kg。钾肥与密度试验中,早稻的钾素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量在120 kg/hm2和39×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率(REK)最高,分别为6376.3 kg/hm2和67.2%,此时钾素农学效率(AEK)为15.6 kg/kg; 晚稻则以施钾量在9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REK最佳,分别为7025.6 kg/hm2和74.0%,AEK为21.7 kg/kg。【结论】合理的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养分累积量,进而增加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但过高的磷肥和钾肥施用会抑制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建议本研究区域的早稻采用施磷量在60 kg/hm2、施钾量120 kg/hm2和39×104穴/hm2的密度组合,而晚稻采用施磷量60 kg/hm2、施钾量90 kg/hm2和33×104 穴/hm2的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57.
为解决南疆矮化密植枣园红枣收获难题,针对矮化密植种植模式下的枣园特点,设计出基于清扫方式和气吸方式相结合的新型落地红枣收获机。介绍了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确定了各关键部件的基本结构和具体型号。同时,分析了红枣清扫聚拢过程,得出清扫辊刷转速、机具前进速度与清扫辊刷清扫效果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清扫辊刷转速、机具前进速度与清扫辊刷清扫效果之间的关系。该机整体尺寸小,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适用于南疆矮化密植种植模式的枣园进行红枣收获作业。  相似文献   
58.
为解决番茄酱产季原料供应不均衡问题,在构建番茄种植规划的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采用生物地理学算法对番茄种植规划模型的求解。利用余弦迁移模型、干扰迁移算子和基于高斯分布的变异算子对BBO算法进行适当改进,并与差分进化算法的变异算子结合,以增强生物地理学算法的全局搜索性能。以新疆某番茄酱厂为例对番茄种植规划问题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获得的种植方案能实现番茄原料产量与番茄酱厂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仿真结果验证了番茄种植规划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在求解番茄种植规划问题上,与其他智能优化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59.
在崂山茶区采用网捕法和植株拍打法研究了种草和清耕茶园节肢动物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的第2年,节肢动物数量增加明显,种群结构趋于稳定。共调查到节肢动物12目,44科,81种,类群最大的为蜘蛛目,有27种,其次是同翅目,有12种,鞘翅目有10种,膜翅目有9种,其他23种。种草园与清耕园相比,节肢动物种类增加18.0%~19.0%,害虫数量平均减少75.6%,天敌种类增加10.3%~17.1%,个体数增加64.0%~77.1%,节肢动物数量在一年中的变化幅度平缓。茶园使用化学农药,是影响节肢动物数量的主要因素。在种植紫花苜蓿的茶园,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也不致造成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稻田混栽水生植物对土壤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早稻和黑藻、水葱、菖蒲等3种水生植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稻田混栽水生植物后对土壤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混栽3种水生植物后,其土壤的全镉和有效镉含量与对照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但稻田混栽黑藻的土壤全镉含量显著高于混栽水葱和菖蒲;混栽黑藻和水葱后,糙米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混栽菖蒲的糙米镉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探索稻田植物降镉技术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